近年来,东陂镇西塘村积极响应省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”建设号召,深入实施乡村振兴行动,开展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建设工作,加强文旅植入开发特色乡村文旅项目,让古村蜕变成“蝶”、翩然起“舞”。
一、以保护促进利用,让保护传承意识真正地树立起来
一是全面规划,特色保护。在省自然资源厅的大力支持下,西塘村启动华南历史教育研学基地建设项目,通过对西塘村文理学院旧址周边房屋深入勘察、评估,根据每栋房屋的历史、文化和艺术价值,制定针对性的修缮整治措施,力求最大程度保持古村落风貌的视觉完整性,通过“修旧如旧”的“绣花”功夫,让西塘村重现古村落风韵。目前已完成陈氏宗祠、东茂祖厅、五福公祠3处旧址的保护性修缮。沿用西塘村原有传统风貌,建设1栋特色展馆、1栋书屋、3处研学点位、1个研学基地,讲好西塘古村的乡村故事。二是文旅融合,以保促用。西塘村将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。结合省立文理学院旧址文化遗产,将党建文化、抗战文化、红色文化等元素融入旅游开发,打造了教授群像浮雕、迁校路线地刻、“烽火求知”群像雕塑、“连州之路”立绘雕塑等一系列具有吸引力的研学旅游产品,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活化利用,开发独具特色的古村落文创产品,赋予文化遗产更具体的形象和更深刻的内涵。通过文旅植入丰富提升游客旅游体验,实现了古村保护传承和经济发展的双轮驱动。三是广泛宣传,筑牢意识。让保护传承意识“立起来”是西塘村的责任和愿景。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需要全体村民的共同参与。西塘村将保护文化遗产和传承传统文化纳入村规民约,每年定期开展主题宣传教育,每月举办文化活动,营造文化遗产保护浓厚氛围,不断让保护传承意识深入人心、约定成俗,代代相传、接力守护,努力延续西塘村历史文脉。
二、采用“EPC+O”模式开发运营,推动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
一是强化规划引领,打造文旅目的地。西塘村以山水基底、绿色风貌、传统村落为核心,融合微度假、文化研学等新兴元素,打造以“山水绿谷”为主题的文旅融合项目。通过“一陂·山水绿陂”“一村·美丽西塘”“一营·猎趣营地”“一秀·西塘奇幻夜”“一园·拾光田园”多层次体现,提升西塘村环境空间品质,实现乡村振兴产业的升级重塑。二是通力协作,打造共建、共享、共生文旅融合项目。在政府重视、各方配合下,西塘村深入挖掘西塘村资源的经济、社会和生态价值,按照“政府+村集体+规划+设计+运营”合作开发的“EPC+O”运营模式,引进社会资本钧明集团共同参与西塘村文旅项目开发建设,率先建立以“资源资产+资本+人头股”相结合的股权分配制度,村集体以100亩土地入股,村民以32间闲置农房入股,由钧明集团统一规划、设计、施工、运营,通过共建、共享、共生,以产品化、场景化、运营化的运营思维共谋西塘文旅融合立体式发展,实现村集体利润分红每年10万以上,带动村民增收致富。
三、“文化+”多元融合,拓宽“两山”转化路径
一是坚持文化赋能,以特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。西塘村以研学文化为核心,深入挖掘腊味美食文化、菜心农耕文化、尖寨村礼堂传统文化、文理学院旧址抗战文化,连片带动前江铺村古驿道文化和冯达飞故居红色文化,以特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,打造风景优美、产业优势、文化丰富的典型村。吸引华南高校到西塘村开展各类研学活动,2023年西塘村曾单月招待各类研学团体超5000人次,带动周边餐饮、住宿增收100万元以上。二是化整为零,放大聚合效应。积极探索“三块地”改革,围绕“土地大流转,经济大发展”的思路,以“产业兴旺”为突破口,对零散、荒芜、废弃的土地进行全面整治,化零为整统一流转盘活,把“短板”变成“潜力板”,成功引进岭南现代农业、西溪投资发展、红满天农业等多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打造丝苗米种植基地、玉米种植基地、西塘花卉产业园;创新建立以“人头股+资源资产股”相结合的股权分配制度,充分整合闲散民宿资源,利用西塘村自然风光、古村建筑、传统文化资源,综合开发建设特色酒店民宿,不断探索“两山”转化新路径,以古村资源为载体,打造乡村旅游品牌,推动乡村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。三是项目带动,牵引乡贤返乡创业。西塘村立足现代农业、生态旅游为主导产业的发展定位,坚持招才引智和招商引资相结合,成功动员曾华彬等杰出乡贤返乡创业,并安排曾华彬挂任西塘村第一书记,带动周边苗农、花农和农业产业工人生产致富,增创了可观的社会效益。以创建省级“一村一品”专业村为切点,曾华彬创建的红满天农业投资3500万元建成红满天花卉种植基地,成功打造西塘花卉产业园。
四、环境协同,实施“和美乡村”夯实乡村发展基石
将微改造与精设计相结合,通过“拆、整、改、建”等方式盘活古村资源新面貌。全体党员积极带头参与,按照“四不补”原则(用地不补、拆旧不补、青苗不补、误工不补),拆除村内泥砖危房达200余间,利用拆后资源打造“四小园”11处,村内公共空间节点6处,推动农房风貌提升113栋约5万平方米,村容村貌焕然一新。在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、农文旅融合项目建设中,西塘村统筹考虑资源整合,精准编制典型村绿化美化实施方案,全力扩大绿量、提高绿质、增强绿效。积极动员广大党员亮身份、领责任、当示范,引导广大群众投身参与植树造林、护林防火、美丽庭院等绿美生态建设之中,共同打造绿美新乡村。截至目前,西塘村联合各村党员群众及社会热心企业在“四旁”“五边”种植桂花、香樟、铁冬青、双英槐、夹竹桃、小叶紫薇等各类树木共6000余棵,留白增绿,见缝插绿,为推动“百千万工程”注入“绿色动能”,为实施“和美乡村”夯实“发展基石”。